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NBA

强管理、树目标、求实效,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2025-04-05 20:42:54 浏览:11

初冬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

2021年10月,在黄河入海口,总书记沿着木栈道步入湿地深处,实地察看这片动植物的乐园秋日,海风吹拂,芦花摇曳,几只鸿雁、斑头雁栖息在水中小洲上。居民家中,问变化,听民声一路边走边看边问,总书记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看到你们安居乐业,我感到很欣慰。

强管理、树目标、求实效,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两天后的座谈会上,总书记再向负责治黄的同志们谈及大河之治的初心使命: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这也是毛主席当年的夙愿,如今我们接着做起来了。河南南阳,跨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流域,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龙头总开关所在地。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平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这是党对人民的承诺,也是领袖深厚的为民情怀。从三江源到入海口,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到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调研思索、一路解题定调。

黄土高原生活着我们的祖祖辈辈,孕育着我们的中华文明。难题何解?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动构建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动能。

新征程上,把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治理过程让群众参与、治理成效让群众评判、治理成果让群众共享,人民群众才能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新时代枫桥经验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广泛建立的基层治理组织、矛盾调处中心,都是由人民群众作为重要主体和矛盾化解的承担者。20世纪60年代,浙江枫桥干部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创造了枫桥经验,几十年来,从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张名片,并上升为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条基本经验。

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要推动法治德治融合我们现在存世的有多少?800卷,400多册,只占全书的4%。

强管理、树目标、求实效,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没想到,习近平胸有成竹地说:我手头有一整套《真定府志》,还有一套《正定县志》,对正定的历史,都有详细记载。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2022年4月,《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出台,对挖掘古籍时代价值、促进古籍有效利用、推进古籍数字化、做好古籍普及传播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打开中国古籍保护网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输入著者、版本、普查编号等信息,可轻松查询264家单位共797.3万册/件的古籍普查数据。

以读书为最大的爱好的习近平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喜欢阅读中华文化典籍,坚持一点一滴学。2023年6月1日,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一个个故事,诉说真情实感自己的宝贝还得自己识宝,自己不要轻慢了。有人历时5年做出了古籍中记载的300多道宋代佳肴,有人通过古籍考证还原古代服饰,还有人以古籍版刻为母版设计了数万个艺术字。

当天,习近平多次谈起盛世修文这一使命: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但每一个时代都有一批人精心呵护它们,保留下来。庚子事变,东交民巷的翰林院损毁太严重。

强管理、树目标、求实效,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他还向澳门大学赠送《永乐大典》重印本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在那个缺少电脑和网络的年代,资料奇缺,负责编写的同志犯了愁,只好找习近平想办法。

习近平对典籍的珍视,数十年从未改变。条件具备了,那就及时把这件大事办好。习近平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从古老的甲骨卜辞、钟鼎金文、简册帛书,到手抄印刷的书籍手卷、线装书册,历史悠久、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更蕴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古籍家底基本摸清了。习近平念兹在兹,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古籍典藏的保护修复和综合利用,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古籍修复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大幅提高了。

这些年,习近平每年都会以国家主席身份发表新年贺词。2022年5月17日,在安徽博物院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纸质文物修复室,工作人员对古籍文物进行补全。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2021年,一则好消息传出十三五以来,在多方努力之下,全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基本摸清。

他在行文、讲话中常常引用中华文化典籍,密度极高,从容熟稔。总书记牵挂着这一珍贵古籍的整理修缮,主持相关工作的杜泽逊汇报道:落实您的批示,进展还比较顺利。出访时收到一本1688年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他很开心:这个礼物很珍贵,我要把它带回去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监 制丨王敬东主 编丨李璇策 划丨蔡纯琳编 辑丨蔡纯琳校 对丨孙晓媛 鲁杨 范立君 娄郝出 品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习近平说自己现在送国礼,很喜欢送《孙子兵法》《论语》,中外文对照的,外方政要也很喜欢这些。到我们这个时代,一是平安稳定,一是有强烈的民族文化保护、建设的意愿,再有有这个能力。

这些古籍,一共有8本,都是他从博物馆复印来的。全国图书馆系统古籍修复人才从10多年前的不足100人增至今天的约1000人,年轻人成为主力,半数拥有本科、硕士或博士学位。

人们从他身后书架上看到了《左传》《宋史》《全唐诗》等不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会见前,马克龙向习近平赠送1688年法国出版的首部《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

2023年6月1日,习近平在中国国家版本馆考察时,在兰台洞库了解馆藏精品版本保存情况。他说:中华民族的一些典籍在岁月侵蚀中已经失去了不少,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口言之,身必行之。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习近平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文化自信的中共领导人,他非常关心这些中华文明历经沧桑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圈粉无数。

在河北正定工作时,习近平就提议编写一本关于正定的书。聚散沉浮,文运和国运息息相连。

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他还到北京大学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了解大型国学丛书《儒藏》的编纂情况。